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 |《古汉语研究》2020年第1期

《古汉语研究》

2020年第1期



   《古汉语研究》(季刊)创刊于1988年,是由湖南师范大学主办的语言文字学学术刊物。《古汉语研究》刊登有关古代汉语的学术研究文章,内容涉及文字、音韵、词汇、训诂、语法、修辞等方面。读者对象为古汉语研究教学人员、文史工作者、高校中文专业学生及古文爱好者。有英文目次。

     《古汉语研究》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收录。被以下数据库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往期推荐:

刊讯 |《古汉语研究》2019年第4期


目  录


  • 字书反切与直音双轨注音初探  |  凌宏惠; 105-111+128
  • 明恩溥《汉语谚语熟语集》的语料价值和熟语理念 | 周荐; 112-119+128

  • 两周金文“眔”字语法研究 | 喻遂生; 2-13+126

  • 上古汉语否定性无定代词 | 杨薇薇;潘玉坤; 14-27+126

  • 宋元第三人称代词“伊”的跨语体迁移 | 孙品健; 28-34+126

  • 上古汉语“折”的语义-句法互动及其语义类别 | 俞理明;王春燕; 35-40+126-127

  • 运动事件词化类型演变的语体差异——兼论语体与语言面貌及演变方向的关联性诸问题 | 史文磊; 41-55+127

  • 三论殷墟甲骨文中句式使用的组类差异——以“祷”字句为例 | 齐航福; 56-63

  • 出土文献所见汉语同源词之动态考察 | 叶玉英; 64-71+127

  •  “摩顶放踵”释辨 | 沈传河; 72-81+128

  • 中国音韵学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音韵学国际学术论坛会议公告 | 81

  • 鱼虞分合的区域差异及其参照价值之检讨 | 马德强; 82-90+127

  • 佛教传播与语言变化——第十四届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90

  • 从明清常德籍诗人用韵考常德方音韵母特点 | 刘晓英; 91-98+127

  • 《正音新纂》的语音系统及其音系性质 | 汪莹; 99-104+128

  • 孙诒让古文字研究的贡献与局限 | 谭飞; 120-125

  • 商务印书馆2019年新书目录 | 129

  • 商务印书馆新书介绍 | 130





摘  要


 字书反切与直音双轨注音初探  


凌宏惠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晚明字书反切与直音双轨并行的注音方式产生的历史背景,指出双轨注音是传统单独注音方式时代局限凸显后折中的结果,与晚明字典学勃兴息息相关,并认为双轨注音中反切与直音的配合及其改进是晚明字书重通俗、讲实用的过程,其承袭与革新所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时代需求。
关键词:字书; 注音; 反切; 直音;

 

明恩溥《汉语谚语熟语集》的语料价值和熟语理念周荐摘要130余年前美国公理会传教士明恩溥编纂的《汉语谚语熟语集》初版本问世。《汉语谚语熟语集》全书辑录汉语谚语和他类熟语共计1,969条,是来华传教士编纂的同类著作中收条较多、类型较全的。该书书前附有长篇"引论",系统道出作者对汉语熟语的类型,各类熟语的构成和结构,以及熟语雅俗性质等方面的认识。这部由西方传教士编纂的著作,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异常突出,在同时代的东西方学者中十分罕见,值得重视。本文希望通过对明恩溥是书的介绍,有助于加强对近代东西方学者汉语熟语研究状况的了解,从而对当下的汉语熟语研究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谚语; 熟语; 文化交流; 东西方学者;

 两周金文“眔”字语法研究  


喻遂生

摘要:"眔"是金文中的一个常用字,其用法上承甲骨文,下启传世典籍中的"遝、暨、臮、洎"等字。本文收集了金文中"眔"的全部用例,分名词、动词、介词、副词、连词五类,对其意义和用法进行了辨析和研究,指出金文"眔"在用法上有所发展,多个"眔"连用和动词用法比较突出,其明显的动词"到达"义,对于补充《说文》"眔,目相及也"的说法,贯通"眔"的词义演变环节有决定性的意义。
关键词:金文; 眔; 语法研究;


上古汉语否定性无定代词 

杨薇薇 潘玉坤 摘要:动词"折"的语义内涵本为"手+动作持+工具斤+动作砍+致使+对象草+断裂"。工具"斤"的分离和退出,以及行为者N1与对象N2的不同语义表现使"折"的内部语义特征受到影响。工具"斤"分离,"折"表现为"致使+断裂"义综合型动词;工具"斤"退出,在N1与N2的不同语义表现下,"折"表现为"手+手部动作+致使+断裂"义综合型动词以及"断裂"义结果动词。
关键词:动词“折”; 语义内涵; 语义关系; 语义类别;
             


宋元第三人称代词“伊”的跨语体迁移 


孙品健


摘要:宋代第三人称代词"伊"主要出现在韵律性白话语体中,元代由韵律性白话语体迁移到传统公文语体中。迁移的动因,可以从语言系统内部和语体间语言接触两方面分析。迁移的机制,涉及语法复制和成分借用。
关键词:伊; 语体; 迁移; 公文; 宋元;
    


上古汉语“折”的语义-句法互动及其语义类别 

俞理明  王春燕 

摘要:动词"折"的语义内涵本为"手+动作持+工具斤+动作砍+致使+对象草+断裂"。工具"斤"的分离和退出,以及行为者N1与对象N2的不同语义表现使"折"的内部语义特征受到影响。工具"斤"分离,"折"表现为"致使+断裂"义综合型动词;工具"斤"退出,在N1与N2的不同语义表现下,"折"表现为"手+手部动作+致使+断裂"义综合型动词以及"断裂"义结果动词。
关键词:动词“折”; 语义内涵; 语义关系; 语义类别;


 运动事件词化类型演变的语体差异——兼论语体与语言面貌及演变方向的关联性诸问题

 史文磊摘要:不同类型的文本之间在词化结构和语义要素(方式、路径)表达的演变进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各文本之间的语体差异造成的。运动事件词化类型的共时和历时考察,不宜只关注口头语体,也不宜笼统讨论整个语言的类型归属,而应区分不同语体,区别开来进行调查。不同语体有其特定的存在价值,口头语体代表了语言表达的可及度,而雅正语体则代表了语言表达的延展度。从历时语言类型学的立场而言,语言系统(词汇、形态句法、语篇)内部并非均质,不同语体在其所用手段上有不同的倾向,囫囵地看可能导致类型演变的不同步。
关键词:运动事件; 词化类型; 历时演变; 语体差异; 


三论殷墟甲骨文中句式使用的组类差异——以“祷”字句为例

 

齐航福


摘要:在殷墟甲骨文中,不同组类的卜辞之间在字体、书体、用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句式使用方面亦然。"祷"字句中,可以出现神名、牲名及原因宾语。在"祷"字双宾语句及其相关句式中,在神名前,无论是王卜辞还是非王卜辞,都喜好使用介词"于"。当原因宾语、牲名与神名三者一同出现时,原因宾语总是出现在最前面,相对于神名,牲名更多出现于最后。这也显示出,原因宾语最不易成为句子的焦点,而牲名最易成为句子的焦点。牲名最易成为句子贞问的焦点,还可以从焦点标志的使用上来证明。
关键词:殷墟甲骨文; 句式使用; 组类差异; 祷字句;

 


出土文献所见汉语同源词之动态考察 


叶玉英


摘要:出土文献为釐清汉语同源词之间的关系,透视其动态的历史的演变过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出土文献所见同源词表明:同源词是在雅言和方言的交互运动中形成的。虽然有的同源词是同时代产生的,但多数都是汉语长期孳乳演变的结果,有的是时代不同,有的则是方言的差异。同源词研究必须区别字词关系,注意通假字、异体字等问题。
关键词:同源词; 字词关系; 雅言; 方言;




 “摩顶放踵”释辨 


沈传河


摘要:"摩顶放踵"汉代以来的传统训释,显然是存在可疑之处的,主要在于训"放"为"至"。在古代经学的背景下,学界对汉代赵岐的相关训释信而不疑,前后袭用,少有更变,长期拘囿于此,甚至直到现在情况亦大致如此。后世学者有责任对这一问题加以探究辨析,以明确孟子使用"摩顶放踵"时的原本含义。当代学界对此已有所研究与突破。笔者认为,"摩顶放踵"的传统训释应当是一种偏解或曰误解,其正解应当是:"摩秃头顶,放开脚步。形容不辞劳苦,奋力而为。"其中的"放",应当释为"放开,放任",而不是"至"。如此训释理解"摩顶放踵",显然具有诸多长处或曰优势。
关键词:“摩顶放踵”; 赵岐; 释辨; 正解;




中国音韵学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音韵学国际学术论坛会议公告


      <正>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音韵学分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将于2020年8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音韵学分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一室联合主办,会议主题为"新形势下汉语音韵学研究的发展"。欢迎音韵学界专家、学者及音韵学专业研究生积极与会并提交相关的学术论文。

 



鱼虞分合的区域差异及其参照价值之检讨


马德强


摘要:中古时期鱼虞相混的区域主要限于洛阳一带,金陵和长安地区都明显区分鱼虞,不能笼统地认为当时南分北不分。现代汉语各大方言都还不同程度地保留着鱼虞分韵的特征,并非只限于南方地区。有学者对中古时期和现代方言中鱼虞分混区域的认识不全面,导致以此为基础进行的后续研究存在明显不足。文章检讨了与《切韵》音系研究相关的几个典型案例。
关键词:鱼韵; 虞韵; 《切韵》音系; 中古音; 汉语方言;


 

佛教传播与语言变化——第十四届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正>古代汉文佛典是人类历史上最大宗的宗教文献遗存,具有极高的语言学研究价值。"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一个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汉文佛典的国际性学术论坛,至今已经十三届,已然成为有国际影响的学术交流平台。为了深入了解宗教的传播与语言变化的关系,尤其是印度佛教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与东亚各国家与地区语言......



从明清常德籍诗人用韵考常德方音韵母特点


刘晓英

 

摘要:广泛搜集并整理明清时期常德籍诗人的诗歌韵文,系联古体诗的韵脚字,分析韵部混押情况,对比民国时期《湖南方言调查报告》中常德地区方言,并用今西南官话常德片语音印证,考证出明清常德方音韵母特点:-?尾韵归入-?尾韵,庚蒸部与真文部韵尾混并为-?;庚蒸部有韵字读成东钟韵,先寒部细音读成真文韵;入声韵消失,归入相应的阴声韵;模虞部韵字大都读成尤侯韵,也有细音读成之微韵;歌戈部开口韵有读成麻佳韵,之微部细音有读成皆咍韵。
关键词:诗韵; 明清常德方音; 入声韵消失; 韵部混读;



《正音新纂》的语音系统及其音系性质


汪莹


摘要:《正音新纂》为清末马鸣鹤所著南京官话正音书,记录了1093个字音,是南京方言及其语音史研究的重要文献。从中可归纳出声母21个,韵母43个,声调5个。从声韵特征看,《正音新纂》反映的是清末南京方言的读书音系统。
关键词:《正音新纂》; 语音系统; 音系性质;



孙诒让古文字研究的贡献与局限


谭飞


摘要:孙诒让运用历史比较法、偏旁分析法、音韵知识、文例句式等方法正确或基本正确地考释出了不少甲骨文和金文。提出汉字起源于图画和刻画符号。在考释、分析汉字时,区分篆意与篆势。认为转注是一种造字方式,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文字考释时重视《说文》但不拘泥于《说文》,对前人工作多有纠正或推进,首释了一些字形。受研究资料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孙诒让文字考释中也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地方和错误。
关键词:孙诒让; 古文字; 《孙诒让文字学之研究》; 贡献; 局限;



商务印书馆新书介绍


     <正>书名:新华外来词词典作者:史有为主编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书号:978-7-100-16091-9开本:32开出版日期:2019年3月内容简介:《新华外来词词典》为中型偏大的汉语外来词的描写型词典,兼具一定的知识性和研究性。词典收录来自西语、梵语、古今民族语和日语的外来词20000余条,词条包括词目......



本文来源:《古汉语研究》




往期推荐


学术讯息丨“汉字认知、习得与教学”研究高引论文TOP1-200


直播微课|北师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保研答疑交流会


致2020保研人|语言学&汉硕专业保研微课集锦(值得收藏)


学术讯息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高引论文TOP1-200



   今日小编:Shirley盐

   审     核:心得小蔓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